股权是基于股东身份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和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权利。股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收益权和投票权,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分红权、表决权、知情权等等。
股份是指股份公司资本的基本的、均等的、***小的构成单位,比如上市公司一般会讲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多少万股,每一股就是股份。
股票是股份的表现形式,以前是由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用以证明其所持股份数量的纸质券,已经极少采用,现在采用无纸化的形式记载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股东账户中。
一般而言,“股权”的范围比较大,它可以包含“股份”的概念,但是“股份”则仅限于股份有限公司,不包含有限公司对应的“股权”。
收起股权激励持有方式主要有直接持股、股权代持和持股平台。
激励对象直接持股,即激励对象在工商登记中体现为股东,操作简便,但一旦发生纠纷,会对公司构成直接影响。另外,如果有多个激励对象的话,会受有限公司的人数上限50人的限制。直接持股的员工退出股权激励时,手续较为繁琐。
股权代持,即激励对象的股权由大股东或其他人代持,不直接体现在工商登记。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虚拟股激励的效果更好,虽然激励对象并未体现在工商登记,但是毕竟存在可以被法律认可的股权代持,且后续满足一定条件,激励对象可以成为公司股东。
持股平台间接持股,即激励对象通过公司设立的持股平台间接持股,激励对象并非直接成为公司的股东,难以直接行使股东权利。持股平台分为有限公司持股平台和有限合伙持股平台,这两种平台存在很多差异。
收起期权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简单说,激励对象拥有一项在未来以事先约好的价格向公司购买股权的权利。
行权的条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公司达到预定的业绩,譬如净利润的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激励对象达到个人业绩考核要求,原则上以绩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及以上;等待期届满,譬如,等待期设置为24个月的,则激励对象在期权授予之日起满24个月,达到其他行权条件后可以行权,当然也可以不行权。
限制性股权是指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权,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时,才可出售限制性股权并从中获益。
限制性股权一旦授予,一般情况下即可享受对应的分红,激励效果明显。因限制性股权在授予员工时进行股权工商登记,类似于实股激励,只是限制了在职时间或者是业绩表现,如果出现员工的离职退出情况,可能产生股权纠纷或者无法顺利转让股权的情况。
收起目前公司法上并没有干股的概念。按一般理解,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公司因需要利用某些人的资源或特长时给予股权,或者基于股权激励直接给员工干股。这类干股的取得不需要对价,即不需要支付成本,法律上一般视为赠予。
有的干股体现在工商登记中为公司股东或者有限合伙合伙人;有的则以公司与干股股东、股东与干股股东协议的方式确定,并不体现在工商登记;还有的干股只有分红权,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这类干股股东通常不具有股东资格,不享有股东的权利义务。
收起给股东多少股,实际上是关于股东贡献综合评价的问题。作为股东,无外乎出钱还是出力,有3种情况,出钱又出力;只出钱,不出力;只出力,不出钱。一般的操作是,按出资额来分配股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即便股东只是出力,我们也会给这些非金钱的要素进行估值,给予相应的持股比例。
但是,企业初期的股权结构设计往往放大了出资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一个事实,大部分企业在渡过初创期之后对资金的依赖大大减少,反而,出力的人,特别是技术、管理甚至销售岗位的人于企业更为重要、更为关键。初期确定的股权结构虽不合理,但是会产生“锚定效应”,后期调整往往难上加难,甚至是引发股东战争。
我们建议股东贡献的考量至少要包括资金、资源、专利、创意、技术、运营、个人品牌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后确定股东的基本持股比例。在基本持股比例之上再结合后续的业绩、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贡献,确定一个可调比例,特别是分红上的可调比例,实现股权的动态调整。
收起公司股权源于股东对公司的出资。按公司法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是独立的个体,自己享有财产权。
股东的出资,包括现金、实物、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作价、可转让、可评估的资产。这些投资一旦投入到公司,就发生了权利转移,成了公司的财产,不再是个人的财产,对应获取的就是公司股权。反之,出资如果没有发生权利转移,则股东要承担未实际出资到责任。
收起入股的技术必须是公司法认可的技术。如果仅仅是某种技艺,譬如擅长某种技艺或具备某种特长甚至是秘方,就不是法律上的技术,一般不能作为出资。此类技术要入股,只能采取变通方法。比如,技术股东现金入股后,再与公司签订合同,公司用出资的钱来购买技术股东的产品或者服务。还可以利用注册资本认缴的时间差,在公司正常经营且盈利后,用分红的钱来补足技术股东的出资。
公司法规定的知识产权出资,必须是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可以评估作价并转让给公司的知识产权。
收起控股股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出资额或股份占50%以上的股东,另一类是其持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界定主要看其是否对公司具有控制力,即(1)有支配公司的意思;(2)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施加影响或控制;(3)对公司的控制是持续的、强制的。
控股股东虽可以控制公司,但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仍应当对公司以及中小股东负有诚信义务,不得滥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利益、中小股东利益。股东滥用股东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收起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一般有4种路径,分别是股权转让、公司减资、公司收购(异议股东股权回购)或者司法解散。
******种股权转让,包括对外转让和内部转让,即可以转出去,有人接盘,就可以退股。这种方式一般以协商为主,股权转让价格是核心问题。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可以实现快速转让。
第二种公司减资,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股东通过,并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减资程序。
第三种公司收购,在公司出现长期不分红,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等情形下,退股股东应当对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并启动与公司的谈判程序,如未能协商一致,则向法院起诉。当然,在公司回购后,同样要进行减资。
第四种司法解散,在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其他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可以解散;另外,在公司发生僵局时,持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起诉到法院解散公司。
收起创业西游路上,总会遇得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你是唐僧,可能你还没聚齐取经四人组,就被精怪吃掉了。识人、引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可能更甚于资金的需求。特别的多的老板为了绑定他觉得牛逼的合伙人,往往倾向于直接给股。这样操作不是不可以,但起码要考虑清楚以下几点:
首先,是不是真正熟悉并认可合伙人的能力。如果并不是特别熟悉,建议给予一定的考察期,考察期内,直接通过工资及奖金的形式给予回报;到达一定业绩再给予干股,逐步过渡到给实际的股份。
其次,合伙人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是资金?还是人力?如果仅仅是资金,则要看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以及资金需求迫切度。如果是人力,是业务能力、管理能力还是营销能力?每一方面都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后,合伙人不仅是利合,更重要的价值观、人品之合。合伙人的理念要一致,创业路上的阻碍岂止八十一难,没有强的理念、信念,公司不会走太远。
收起